对十七大报告关键词的认识

来源: 作者: 时间:2008-11-26 Tag: 点击:

10月19日和26日,分别参加了我们支社和区委组织的学习十七大报告座谈会,进一步认识到胡总书记所作的报告,内容丰富,立意明确。科学地回答了党在改革发展关键阶段,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发展目标继续前进等重大问题;对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作出了全面部署。同时,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到十七大报告中有许多关键词语和新提法值得我们认真学习。这里我撷取了18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科学发展观、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和谐社会、和平协议、改善民生、公民意识、人均GDP翻两番、初次分配也要体现公平、财产性收入、全面小康、生态文明、反腐倡廉、共建共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和完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提高文化软实力,谈点自己的认识。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十三大以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十七大报告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表述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饱含深刻内涵。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不断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新时期以来,我们取得了丰硕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

2、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作为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最根本的是,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实践和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无可争辨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

3、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一个政党要站在时代前列,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科学发展观是着眼于国内外形势,着眼于中国建设实际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今后我们党和国家解决前进中所遇问题的金钥匙。

4、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 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保障人大代表依法行使职权,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的联系,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有机会当选人大代表。

5、和谐社会 政治体制改革作为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深化,与人民群众的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这是实现中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大同世界”、“协和万邦”、“亲仁善邻”美好愿望的前提。在中华民族为伟大复兴而奋力开拓的今天,我们党提出了和谐社会“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现实目标。

6、和平协议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台湾任何政党,只要承认两岸同属一个中国,我们都愿意同他们交流对话、协商谈判,什么问题都可以谈。我们郑重呼吁,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协商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两岸关系发展的历程充分证明:两岸分则两害、合则两利。共同的血脉和文化,共同的两岸关系前途,共同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愿景,把两岸同胞紧紧联系在一起。“台独”分裂势力企图制造两岸同胞对立,竭力破坏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现状,阻断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道路,是不得人心的,也是不能得逞的。两岸关系不断向前发展,是任何人、任何势力都不可阻挡的必然趋势。只要两岸同胞团结携手,共同奋斗,就一定能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光明未来。解决台湾问题是我们党一贯重视的问题,邓小平“一国两制”主张的提出,为问题的解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就是有力的证明。十七大报告“和平协议”的新提法,也为台湾问题的解决创造了积极的条件。

7、改善民生 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中共十七大主打民生牌”,这是《亚洲周刊》推出的一组封面文章的总题。文章说,中共坚持“人民本位”的政治取向,将加大力度、加快速度解决人民的教育、医疗、住房等问题,化解社会矛盾。十七大报告把民生问题放在如此重要的位置,体现的正是我们党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关注民生要成为党员干部的执政理念。思想作风是党员干部执政为民的思想之本。民生问题的解决,同样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8、公民意识 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公民意识”一词首次出现在党代会的报告中,引起许多人的关注。增强全社会每一个人的公民意识,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理念,无疑是扩大人民民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支撑。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主体是全体国民,切实推进我国的公民教育,以奠定必要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人文基础,是实现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目标的前提。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充分表明公民意识是具有基础性和战略性的要素。

9、人均GDP翻两番 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十七大报告提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与十六大相比,增加“人均”两个字。人均GDP反映的则是国民的富裕程度和生活水平。在讲综合国力的同时,注重国民富裕程度,既是从百姓视角来衡量发展质景,也是要求经济发展摒弃片面追求数量和规模的方式。GDP反映出一个国家总体的经济实力,却不能体现人民在经济发展中获得的实际收益。将GDP“翻两番”的目标由“总量”变为“人均”,体现出党将发展成果惠及人民群众的战略部署。

10、初次分配也要体现公平 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十七大首次提出,在初次收入分配中也要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这一理念变革,意在遏制近年收入分配状况恶化、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收入分配政策是改革开放后党代会报告的重要内容。 今后各级财政部门在加大财政投入向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倾斜过程中,将更多关注困难群体: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面将加强对居民收入分配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缩小社会贫富差距。

11、财产性收入 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 财产性收入一般是指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不动产(如房屋、车辆、土地、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它包括出让财产使用权所获得的利息、租金、专利收入等;财产营运所获得的红利收入、财产增值收益等。现在统计中常用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由四部分构成,按照所占比例大小分别是:工资性收入(工资等)、转移性收入(养老金等)、经营性收入(商业买卖收入等)和财产性收入。在“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以工资性收入为主,大约占到70%左右。财产性收入占比位置较小,仅大约在2%左右。财产性收入必然会涉及到各种投资,除了实业投资等,还包括投资金融产品,涵盖了储蓄、债券、保险和股票等。

12、全面小康 我们必须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规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构成的基本纲领, 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与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相比,这些新要求体现了十大“亮点”。这是顺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十七大报告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出了更高要求,更加符合时代潮流,更加顺应民意。

13、生态文明 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从十二大到十五大,我们党一直强调,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十六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生态文明,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

14、反腐倡廉 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坚决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对任何腐败分子,都必须依法严惩,决不姑息!对腐败现象,广大人民群众深恶痛绝;对反腐倡廉工作,中国共产党一直高度重视。

15、共建共享 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健全。

16、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代替过去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虽然只改了一个词,但是内涵却发生了重大变化。经济发展不等于经济增长。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关键是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重大进展。是能否确保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所在。

17、坚持和完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在多党合作的这个问题上,报告有新的特点、也有新意。在报告的第六个部分,有几个地方都讲到了,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提出了要坚持和完善这个制度。其中专门讲到扩大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谈到要“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加强与民主党派的合作共识”等等。而把统一战线的工作放到民主政治建设中来的提法,这正是中国民主政治的特点所在,也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目标的追求中的一种新意。

18、提高文化软实力 党的十七大报告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战略布局出发,从我国新时期新阶段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的需要出发,从保障人民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出发,首次向全党发出了“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号召,首次明确把文化作为国家软实力,并强调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提高中华文化影响力。

 

(本作者为九三学社内蒙古区委委员张文芳)


最新评论共有 0 位网友发表了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注册